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大樹作為城市園林綠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為構建和諧溫馨城市人居環境中不容忽視的因素。為了適應園林規劃設計目標的實現,縮短城市園林施工建設周期,進行大樹移栽無疑是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樹木品種、自身的生長勢各有不同,其對外在環境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在移栽過程中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科學技術措施,是保證大樹移栽的成活率必不缺少措施,這樣才能推動城市景觀園林的健康發展。

大樹移植在園林工程過程中一年四季中均有發生,而大樹移植必須嚴格遵循自然規律,否則大樹很難成活。通常情況下,早春開花的樹木在春季、雨季或者秋冬季節移植是較為適合的;秋季開花的樹種則在春季進行移植比較合適的。常綠喬木最好在春季新芽末萌動前或雨季新枝停止生長后或秋冬之際植株停止生長后進行。

(1)、操作
挖穴:如是一般土壤,樹穴規格宜大于土球直徑40-50厘米,深度大于土球高度30-40厘米,城市中心區道路、廣場、建筑周邊綠化,因地面以下大面積土壤被夯實,破壞了樹木生長需要的土壤結構,土質不良時應過篩或換土,深度也要適當加深。

定植:填一層松土,填土后樹穴深度小于土球高度10厘米左右,將苗置于穴中央。如土球是用草袋包裹的,松開即可(取下與否無所謂)如是用編織袋、薄膜、無紡布包裹的,必須取下。然后設立支桿并用草繩捆牢,隨即填土,隨填隨壓實。填至近地面時造堰,并松開枝條捆綁物,土堰直徑大于樹穴直徑20厘米。
修剪:注意保持頂梢的生長勢,以梳枝、除病蟲枝、物理損傷枝為主;常綠闊葉樹:保留好中心主枝,合理處理骨架枝,保持枝條分布均勻;常綠針葉樹:修剪時注意培養、平衡生長勢即可,一般情況下不進行修剪,但注意避免形成雙干雙頭現象。
澆水:栽植后即要澆透水,且向枝葉噴水。第三日至十五日內根據土壤墑情澆第二遍和第三遍水,水滲下后封堰。如遇干旱,20天后再開堰澆一次,隨后封好。同時,種后根據天氣情況向枝葉噴水霧直至新枝萌發,再逐步減少或停止。保濕是大樹成活的關鍵,不能忽視。
(2)設施
樹池圍牙:樹池圍牙過小或者過深度會給樹木的生長帶來障礙。表現為澆水吸收不利,雨后自然降水得不到吸收,根部與自然環境交換空間過小。

鐵篦子:鐵篦子對樹木生長沒有任何益處。離開樹干1.5至1.8米,根徑從15公分,迅速變細為5公分,保持這個范圍內根部生長健壯,對樹木的健康至關重要,根系水平生長超出滴水線外,生長土層深度0.2米至0.5米范圍內沒有直根,長有大量須根,這部分土壤應具備良好的排水性、充足的有機養分,樹干周邊兩倍地徑范圍內,在樹木進入快速生長期,地面明顯隆起,容易損壞附近鋪裝或金屬篦子,篦子口過細也易損傷樹木。用各種軟鋪裝(有機覆蓋物)或地被替代鐵篦子。樹干周邊的透水透氣土面盡可能大樹干周圍土地不要夯實,采取相應的措施。供水、供電、供熱、建筑物等管線必須與樹木的距離不得小于設計規范。
大樹種植模塊:行道樹可以采用大樹種植模塊。頂住上方的混凝土層,營建根系生長通道,引導根系進入較好的生長空間,舒展生長,這樣處理,樹木對地面鋪裝造成的破壞相對較小。在草坪上種植時,避免樹木與草坪競爭養分可以選用阻根板。
園林工程樹木的成活率養護是關鍵的環節,病蟲害防治又是養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栽植的樹木宜采取以下措施促進樹木的成活率。
1)病害防控:減少樹體的各種損傷包括剪口與鋸口。控制栽植地的土壤水含量。
2)控制各種害蟲:常見種類有刺吸類、食葉類、鉆蛀類,其中食葉類害蟲能在極短時間使樹木樹葉被重復蠶食,失去光合作用能力致使樹木的迅速死亡。
解決辦法:
栽植過程中選用良好的土壤,最好是地表土(注意不能含除草劑),酌情使用生根劑、防根腐、補充土壤養分的藥劑,如樹木移栽養護套餐‘’沃君寶+根飛揚+琳海健安‘’,調節改良土壤,增加地力,消失土傳病害,殺菌防腐,強力生根復壯。選用無病蟲害的的苗木,栽植時向土壤內添加有機質與內吸型長效殺蟲劑確保減少蟲害對樹木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