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一,移前修剪法提高成活率
特別適合反季節綠化(5月-9月份),如夏季移植紅葉李等難植樹種,提前7天-10天修剪,枝條損失的水分和營養及時由根部補充,維持水分平衡。待小芽剛萌發時起樹移植,縮短苗木康復期。
需要注意三點:一是重復修剪減少水分蒸發,修剪量3/4以上(疏枝與短截);二是適當加大土球;三是適當摘葉控制葉面水分蒸發。配合移前摘葉、摘花、摘果效果更好。
技巧二,移前吊袋輸液強化樹體營養
此法適合名貴樹種反季節移植,如銀杏、對節白臘、廣玉蘭等。在移植前幾天輸入大樹營養液,在移栽前進補能提前補充水分及植物營養,促進移栽樹的營養積累,以備后期之需,能有效確保樹木成活。
技巧三,大樹移植設置排水孔
可用直徑18厘米-20厘米塑料管,長度1.5米左右,埋設于樹木土球邊緣,與樹干夾角50度-60度,適合于怕水濕的樹種,種植點在高水位地區,雨季可用小塑料桶人工排水。如白皮松、雪松、油松、造型黑松、銀杏、馬褂木、廣玉蘭等,有良好的排水降漬效果。雨季排水應作為養護重點,掌握好水的供應平衡。
技巧四,鹽堿區樹木缺鐵黃化的防治
一是用10%硫酸亞鐵水溶液涂刷樹干,可以通過樹皮增加鐵的吸收。二是向樹葉噴灑尿素鐵溶液,配制方法是一噸水加尿素5公斤、硫酸亞鐵3公斤,葉面噴灑,一周后再噴一次效果更好,適用于法桐、銀杏、油松、黑松等缺鐵的防治。
技巧五,苗圃扦插最好用泥炭和蛭石
扦插苗木經我們多年實踐試驗,泥炭1/2+1/2蛭石可扦插各種苗木,如:月季、大葉黃楊、金銀木、石榴、木槿。成活率高于其他基質。用蛭石1/3、混炭1/3、砂土1/3,也有很好的扦插效果。
技巧六,移栽生根液預防樹木假活
樹木移栽前15天,生根液250倍葉面噴霧,促進根部長出大量新生毛細根;樹木移栽時,生根液250-350倍液灌根,誘發新生根系的生長,有效防止樹木假活現象的發生.
技巧七,栽培銀杏要控水管理
銀杏適生于土壤水分偏低的土壤,栽培地點選地勢高、排水容易的地段。過量的大水浸灌會造成根系死亡。最喜歡保水力強的砂土、壤土。銀杏栽培不管什么季節都宜帶土球栽植,栽后10天內不用澆水,這種控水法栽培的銀杏成活率能達到98%。
技巧八,控制樹體水分蒸發
控制葉面水分蒸發是樹木移栽的一個重要環節, 目前市面上的多數抗蒸騰劑為強力關閉氣孔型,易導致葉片發生灼傷斑.應選擇有自動調節功能的抑制蒸騰劑,使植物葉面氣孔不均勻關閉,減少植物體內水分蒸騰散失.除此之外,控制樹體水分蒸發,還可在樹干圓周用草簾子綁扎,然后用塑料薄膜捆綁,冬天可用此法還可防寒。關鍵點是要在塑料薄膜捅若干小孔適當透氣,這種方式比單用塑料薄膜效果要好,草簾子(好于草繩)可以調控膜內水分及溫度,從而很好的保存樹體水分,為樹木成活創造了基本條件。
技巧九,栽植深度與科學澆水
樹木栽植深度直接影響樹木成活率,樹穴土壤下沉系數要準確預測這是確定栽植深度的關鍵。
種植過深或樹盤表面浮土過多,造成根系窒息引起樹木死亡。所以一般栽植深度不宜超過苗木根頸5厘米,帶土球栽植應與地面一致或稍高于地面為宜。
澆水量要適度,第一次澆水務必澆透,土壤中水氣和諧有利新根擴展。澆水過大會造成樹木爛根死亡。我們的經驗:胸徑20厘米的大樹,樹盤水圈應在直徑1.5米左右,水澆滿20分鐘才能滲完,這是澆透的標準,澆水還要區別耐濕耐干旱樹種,按樹種生態習性進行養護和管理,達到因樹管理的效果。
技巧十,細節決定成活率
提高樹木成活率是一項綜合性技術,各種小技術體現出細節決定成敗。適地適樹,選擇合適的植物,種植前應對土壤的理化性質進行化驗分析,鹽堿土應重點化驗含鹽量pH值,因樹管理,按樹木的生態習性進行管理,不可忽視栽植與管理的每個細節,不可忽視立地條件的差異,從調控水分、土壤、空氣及根部營養入手,種樹就是養根,細節決定成活率。
更多植保技術,敬請登錄園林植保網——琳海植保